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配资炒股论坛,没有加“星标★”的订阅号,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或者十天半个月都无法收到知青网的最新推送!!!
本文来源根据被采访人的叙述整理而成,为保护隐私,文中当事人均采用化名。本文内容仅代表被采访人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也不构成对大众观点的概括或解读。
我是一名 68 届上海知青,每当想起当年上山下乡的往事,那些场景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清晰。上海68、69届“一片红”,我那时候才十七八岁,正是懵懂又带着点憧憬的年纪,可谁能想到,人生的道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时代的浪潮推着向前了。
很多人问我,当初就没有别的选择吗?我总是很肯定地说,当时不走这条路,肯定是不行的。从个人角度来讲,不去肯定不行。不像六六、六七届的知青,他们还有 “四个面向”,能根据家庭情况有所考量,家里要是老大,可能会被安排别的出路,要是老二,家里还有小三的,或许就能不去。
可我们 68 届不一样,不管是独子还是家里有一两个孩子的,全都得去,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那时候,动员的力度大得很。天天都有人去父母的单位做动员工作,今天来一拨人跟父母讲政策,明天又来一拨人说形势,搞得父母也心神不宁。父母本来还心疼我年纪小,舍不得我离开家,可架不住这样天天上门动员,最后也只能劝我:“去吧,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知道,他们心里比谁都难受,可在那样的形势下,谁都拗不过。
再说从国家层面来看,你不去也不行啊。那时候城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要是大家都不去上山下乡,那不就都失业了吗?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就业机会,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日子根本过不下去。国家也是出于无奈,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才组织我们上山下乡。部队安排不了那么多人,城里的工厂也接纳不下,要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都留在城里,那还不得乱套了?
我还记得当时有句口号:“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那时候有些思想进步的人,还争着要去,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可我呢,说实话,不属于主动要去的那类人,算是比较 “落后” 的吧,就是跟着大部队,大家去我就去呗。刚去的时候,年纪小,也不懂什么是想家,在那样的大氛围里,只觉得新鲜又有点忙碌,不觉得有啥苦。
可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真是不容易。要是再让我选一次,我也还是会走那条路,不是因为愿意,而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根本由不得个人选择。
现在有时候跟年轻人讲起当年的事,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怎么会没有个人选择的权利呢?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就是这样的形势,大家都那样。我们这一代人,算是把青春奉献给了上山下乡的事业。虽然那时候吃了不少苦,可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一段珍贵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日子。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心中更多的是感慨和欣慰。虽然那段日子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它也让我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它让我们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是否也曾在时代的浪潮中做出过艰难的选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故事和感受。
尚美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